前些天看到通過 Google API 來生成二維碼,但 Google 的服務在國內一直都不太穩定,所以我就考慮到緩存到本地,然後折騰出核心功能代碼,再自己修改下,使它支持 首頁、分類、標籤、文章和頁面 。
添加緩存函數到主題的 functions.php 文件
function
get_qr($url,$path,$qrpic){ set_time_limit (10); //設置十秒超時
$destination_folder = $path?$path.'/':''; $localname =
$destination_folder .$qrpic; $file = fopen ($url, "rb"); //fopen 函數的 r+模式:
讀寫方式打開 文件指針指向文件頭 if ($file) { $newf = fopen ($localname, "wb"); //
w+, 讀寫方式打開 文件指針指向文件頭 如果文件不存在則嘗試創建之 if ($newf) while(!feof($file)) {
fwrite( $newf, fread($file, 1024 * 2 ), 1024 * 2 );
//寫入文件,fread 控制文件最大的大小, 這裏是 2M } } if ($file) { fclose($file);
//關閉 fopen 打開的文件 } if ($newf) { fclose($newf); } }
注:以上代碼是緩存到本地的功能
建相關文件夾
在網站根目錄建立一個叫 qrcode 的新文件夾,確保有寫入權限 (755 或 777),用於保存圖片。
將代碼放到需要輸出二維碼圖片的地方
如 single.php 、 sidebar.php 等
<?php
if(is_single() || is_page() || is_home() || is_front_page() ||
is_category() || is_tag()) ://只在文章、頁面、首頁、分類/標籤存檔,才加載下面的代碼 $imgsize =
150; //二維碼圖片大小 if (is_single() || is_page()) $imgname =
get_the_id();//使用文章/頁面 ID 命名圖片 elseif (is_home() || is_front_page())
$imgname = 'home';//首頁使用 home 命名 elseif(is_category()) $imgname =
'cat-'.get_query_var('cat');//分類使用 cat-ID 命名 elseif(is_tag()) $imgname =
'tag-'.get_query_var('tag_id');//標籤使用 tag-ID 命名 $localqr = ABSPATH
.'qrcode/'.$imgname.'.jpg'; if (!file_exists($localqr))
{//如果圖片已經存在, 則不會再次保存 get_qr(
"http://chart.googleapis.com/chart?cht=qr&chs=".$imgsize."x".$imgsize."&choe=UTF-8&chld=L|2&chl=".get_permalink()
,"qrcode", $imgname.".jpg"); } ?> <img src="<?php echo
home_url( '' ); ?>/qrcode/<?php echo $imgname ?>.jpg"
width="<?php echo $imgsize ?>" height="<?php echo $imgsize
?>" alt="QR Code"/> <?php endif; ?>
注:以上代碼是命名和顯示二維碼圖片。添加代碼後,頁面在被第一次訪問就會生成圖片,然後緩存到本地
使
用 ID 來命名圖片,主要是考慮到 WordPress 的 ID 是獨一無二的 (標籤、分類的 ID 和文章、頁面的 ID 可能會重複,所以前面兩種都添加的前綴命
名),而且是 ID 基本不會改變的。這樣一來每個頁面只生成一次圖片並緩存到本地目錄,然後直接調用本地的圖片,不需要每次都訪問 Google
API,從而提高加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