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2 年起,我與許多大陸的青年朋友談論起混合媒體時代的創業話題。一些有志創業的青年朋友,他們抱着滿腔熱情,希望能夠結合商業和公益,在創業過程中平衡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他們所遇到的挑戰和正在疑慮的困惑,或多或少都涉及到價值衡量、混合媒體、混合商業模式這些命題。這篇文章彙總了這方面的思考,提出了可資借鑑的混合商業模式矩陣。


目錄

價值創造:法律結構不是價值衡量的標準

內容價值: 混合媒體年代的內容創造

WordPress 啓發的混合商業模式

從產品和品牌兩個維度考慮混合商業模式

品牌整合,產品分離=WordPress 模式

品牌整合,產品整合=Github 模式

品牌分離,產品整合=TEDx 模式

品牌分離,產品分離=Y Combinator 模式

迴歸到以用户為中心的社羣經濟


價值創造:法律結構不是價值衡量的標準

從法律結構的意義上看,區分商業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目的在於,為公益法人——為社會利益服務的機構——提供更優惠的税負政策,降低他們的運作成本。註冊一個公益機構,並不意味着這個公益機構就保證能履行使命,為社會創造價值。如果一個公益機構運行不善,管理效率低下,機構臃腫,財務舞弊,它還能算是好的價值創造者嗎?一個商業機構,如果每月固定捐贈出營業收入的 5%,幾十年雷打不動地這麼做,它算不算是一個好的價值創造者?

2012 年 11 月,TEDTalk 總觀看量破十億!從 2006 年最早的 6 個 TEDTalk 視頻上線以來,TED.com 的正式演講視頻應該不會超過 2000 個,但是 TED 的粉絲羣和線上觀看量也一直呈標準指數增長啊!自 2009 年以來,世界各地的粉絲自發組織了超過 4000 場的 TEDx 活動。 TED 再一次證明:組織只有高績效和低績效兩種,不分商業企業或非營利機構。改變世界的組織,只有創新驅動的高績效。光貼個牌子,「我是做公益」, 如果缺乏開放智慧和專業的行動力,這沒有效果。

價值創造也不應該單純地按是否有收入以及正現金流來看。我們需要從一個更全局的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待不同層次的機構的存在使命。

不論是商業系統,還是公益系統,都存在一個產業鏈條。最頂層是大型資金供給方,中間層是大型實體機構以及中小型資金供給方,下層是中小型實體機構。

在商業系統,大型資金供給方是銀行金融系統,以及投資基金,他們有很多錢,他們自己不會去做實體經濟,他們做的事情是錢生錢。金融家和投資家把錢投資或借貸給企業家,讓企業家去辦工廠,開公司,企業家通過做實事賺錢。如果經營順利成功,小型企業會逐漸成長,最後長成大型企業。因為管理成本的存在,資金供給方會劃分大、中、小不同層次,管理不同規模的資金。一個 10 億規模的基金,顯然不會每筆投資 100 萬這麼來投資。如果這麼做,他們就管理不過來。這就是所謂 「基金的基金」 的説法。風險投資基金的錢,都是向比它更有錢的大型基金募集來的。例如,一些大學的大學基金。哈佛大學掌管着 320 億美金,耶魯大學掌管着 194 億美金。

對於這些巨型的資金供給方來説,能保證這些錢每年不貶值,已經是謝天謝地。總會有通貨膨脹存在,要打敗通貨膨脹,就需要保證這些資金能夠賺錢。

對於一些大型的公益慈善基金會來説,他們也有很多錢。他們的挑戰在於,如何把這些錢花好。把錢花好的能力,和把錢賺到的能力,其實同樣重要。如果有 5000 萬,但是花光了之後,發現它只起到了其他人花 500 萬的效果,那麼這就是在毀滅價值。

對於價值驅動的創業者來説,有了良好的產品/服務構思,公益法人或商業法人,看哪條路徑更合適達成價值創造目標。除了法律架構的考量之外,在品牌規劃和產品開發過程,也有很多地方可以發揮創意,探索混合形態的運作模式。


內容價值: 混合媒體年代的內容創造

在 2009 年我寫了一篇文章 《前瞻 2020 新媒體觀,邁向激情與科技交織的混合媒體年代》,提出了 「混合媒體」 的概念。

我在文章中提到了多層次的內容創造生態:

傳統媒體由專業工作者生產內容的模式,在網絡上已經顯得落伍。未來的網絡媒體,在公共內容、羣體內容和私有內容的層次架構中,將呈現業餘、專業餘和正業餘的內容創造模式,商業力量、個人品牌力量和社會正義力量等多種力量也將交織在一起,展現出多層次的內容創造生態。

因為激情,人們會在業餘時間分享自我,探索興趣和知識,經過演練和交互,逐漸從業餘選手發展到媲美專業選手的素質;因為激情,正式職業的專業選手,會在業餘時間,通過網絡共享專業技能到公共領域,原本由商業機構壟斷的個人才華,將釋放到更廣闊的空間,造福更多的機構和個人;因為激情,個人品牌運動不僅造就了博客生態圈 (Blogosphere) 的繁榮,也促進了社交網絡服務的繁榮,改寫了人類社會資本的流動方式;因為激情,人們選擇以社會企業的模式或公益機構的模式來運營網絡媒體,此舉已經造就全球排名第四的維基百科網站。

在具體的媒體形式上,2009 年到 2012 年這幾年的發展,證明瞭混合媒體這一個業態趨勢: 每個經營好的媒體品牌,最後都會發展成跨媒介形態的混合媒體品牌。 TED 從線下會議起家,現在擁有 TED.com,發佈自己的視頻內容,移動 APP,圖書等。許多經營不錯的 BLOG 媒體,都發展出自己視頻媒體,以及線下活動會議品牌,還有移動 APP,有的更走向研究諮詢報告等高端知識產品。更不用説,除了 BLOG 媒體之外,其他 SOCIAL MEDIA 上的傳播帳號和粉絲社區。

對於依賴內容為生的傳統媒體機構以及新型媒體機構而言,通過內容販售廣告或者其他衍生產品,這是他們的業務本質。對於運作其他業務的機構來説,網絡和移動設備的發展,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發佈內容,傳播內容的機會,他們可以通過發佈內容來創造新的價值。用內容來服務於自己的機構目標,通過分享來積累影響力,通過互動來營造社區。

青年朋友熟知的青年志/開放青年志,就是一個典型的新生代混合媒體機構。他們並不像傳統媒體機構那樣以媒體廣告模式為核心業務,但是他們在不斷生產內容。對於他們來説內容創造和社區建設已經分不開了。

青年志 (China Youthology) 是一個研究諮詢公司,以社會學和人類學為根基,專注於中國年輕人羣體和青年文化研究,為商業品牌提供包括營銷、溝通和創新等方面的諮詢。這個關注青年的專業服務公司,採用了混合形態的經營模式。除了開展諮詢,進行商業服務之外,這個團隊也做了一個非營利性質的 「開放青年志」 社區 (Open Youthology) 。

「開放青年志」 社區包括好幾個部分,線上的網站:OpenYouthology.com, 線下的黃油青年會議 (Butter Youth Conference),以及上海和北京的活動空間青公館。

黃油青年會議 (Butter Youth Conference) 是青年志定期舉辦的年輕人分享活動,創始於 2010 年,一月一期。每次邀請不同的年輕人來分享他們的故事,談論他們的夢想,熱愛,正在進行的項目,生活中的思考……旨在為年輕人提供一個發聲和交流的平台。每場活動都免費向敢於夢想探索新世界的青年開放。每次舉辦黃油青年會議時,演講者的現場演講都會錄製成視頻,隨後發佈在開放青年志網站上。線下空間青公館,除了作為舉辦黃油青年會議的場地,也舉辦其他各類聚會、分享會和工作坊等等。

他們也在社交媒體上建立和帳號和小組,多方位和粉絲互動,建立一個完整的混合媒體社區。

任何機構,不論是商業機構,非營利機構,還是鬆散的小羣體,只要有意願,有合適的人力資源,就可以參考青年志的方式,發展自己的混合媒體矩陣,通過內容創造來服務社區。

舟山創意青年聚會是一個例子,北京的 OpenParty 也是一個例子。

如果你現在開始創業,即使你不是從事互聯網業務和媒體業務,也不要忘記在團隊結構中安排內容經營這一塊,你的產品將包括產品本身和關聯內容這兩塊。產品,內容和品牌將成為新的價值創造組合。


WordPress 啓發的混合商業模式

混合組織模式在法律結構上挑戰比較大,可行的方法是施行混合商業模式,説土一點,就是作為一家商業公司,即做一些賺錢的事情,也做一些不賺錢的事情。做大了之後,註冊兩個機構,一個商業機構,一個非營利機構。典型例子就是 wordpress 開源軟件社區,以及 wordpress.com 背後的商業公司。

這個典型模式是 WordPress,這是一個 BLOG 軟件。它的品牌切割成 WordPress.org 開源軟件,非營利的; WordPress.com 免費 BLOG 社區網站,商業的。

7 月份時,我們公司來了一位實習生,我用我們公司自己的產品,為他開發了一套學習課程包,其中一個課程包就是:

The WordPress Economy

http://bagtheweb.com/b/E6tMnQ

Matt Mullenweg 在 2003 年開發了這個 WordPress 開源 BLOG 軟件,許多人從 wordpress.org 這裏下載這個開源軟件,架設自己的 BLOG 網站,寫 BLOG,創立 BLOG 媒體,或者用做內容網站。許多人運作網站賺了很多錢,也有很多人為這個開源軟件創作模板,賺了很多錢。

Matt 成立了兩個實體,一個是 The WordPress Foundation,持有 wordpress.org,讓整個社區來管理。有很多人蔘與這個開源軟件的開發。

另外一個實體是:Automattic 公司,這是一個商業實體,有外部投資人。這家商業公司運作 wordpress.com, 很多普通用户在這裏創建免費的 BLOG 寫 BLOG,但是這個網站會發布廣告。 MSN Space 撤離時,就是讓用户轉到 wordpress.com 去。 Automattic 公司也開發很多周邊的軟件,以及為大型機構的 BLOG 出版服務提供技術等各方面的服務。

這是一個典型的核心免費,周邊收費的商業模式。 Matt 把它們安排在兩個實體裏來實現。更讓人敬佩的是,Matt 在 2010 年説服 Automattic 公司的董事會和投資人,將 wordpress 商標捐贈給 The WordPress Foundation 。他這麼寫到:

I want to recognize and applaud the courage and foresight of Automattic』s board, investors, and legal counsel who made this possible: Mike Hirshland, Phil Black, Tony Conrad, Toni Schneider, Gunderson Dettmer. I』d also like to thank Matt Bartus of Dorsey & Whitney for their counsel on the Foundation side. The WordPress brand has grown immeasurably in the past 5 years and it』s not often you see a for-profit company donate one of their most valuable core assets and give up control. However, I know in my heart that this is the right thing for the entire WordPress community, and they followed me on that. It wasn』t easy, but things worth doing seldom are.

Automattic might not always be under my influence, so from the beginning I envisioned a structure where for-profit, non-profit, and not-just-for-profit could coexist and balance each other out. It』s important for me to know that WordPress will be protected and that the br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 beacon of open source freedom regardless of whether any company is as benevolent as Automattic has been thus far. It』s important to me to know that we』ve done the right thing. Hopefully, it』s important to you, too, and you』ll continue your support of WordPress, the WordPress Foundation, and Automattic』s products and services.

資料來源:

這是非常有遠見的決策和安排。非常值得現在的社會創業家學習。

如果你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創造價值,採用開放的方式運作,它可以成長為強大的小型經濟體,甚至成為幫助其它創業者的平台。任何好的服務和產品,運作順利都可以成為平台。

如果你足夠聰明,你可以一邊造福社區,行善,一邊創造營收,賺錢。


從產品和品牌兩個維度考慮混合商業模式

除了 WordPress 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模式可以參考。我構思了一個矩陣模型,歸納了四種模式。這個矩陣包括產品和品牌兩個維度。每個維度都包括整合和分離兩個特徵。

組合起來有四種模式:

1. 品牌整合,產品分離=WORDPRESS 模式

2. 品牌整合,產品整合=GITHUB 模式

3. 品牌分離,產品整合=TEDx 模式

4. 品牌分離,產品分離=Y Combinator 模式

這個矩陣模型只是為了便利大家來思考多元化的混合商業模式,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不是非常嚴謹的模型。

這裏為了簡化,沒有列出機構這個層次。此外,混合商業模式,也不僅僅只有這四種模式。如果你有更好的歸納方法,請分享給大家。


品牌整合,產品分離=WordPress 模式

簡單地説,在產品這個層次上,有兩組的產品線,一組是歸於開源軟件這邊,包括核心的 WordPress 軟件,WordPress.org 網站,以及其他的相關配套軟件。另外一組,則是 Automattic Inc. 公司所管理、開發和銷售的一系列軟件和服務,包括 WordPress.com,Akismet 反垃圾軟件等等。

實際上,分離的兩組產品線是由兩個機構來管理的。一個是 WordPress Foundation 基金會,一個是商業公司 Automattic Inc. 。

在品牌這個層次上,只有 WordPress 這個主品牌。上次我們也説過,這個品牌,原來是歸於商業公司,後來轉給了基金會。這裏有個帖子詳細地講述了兩個機構的差別。

這裏模式會導致關聯交易發生,往往兩個機構的背後是同一羣人來運作。會發生兩個機構之間的關聯交易。關聯交易並非不可,而是要公平公正地進行。此外,如果發起人能夠很好地照顧社區和商業公司的利益,社區也會理解這樣的安排。


品牌整合,產品整合=Github 模式

Github.COM 是一個網站,圍繞 Git 版本管理軟件而開發出來的社區網站,供程序員來寄存程序代碼和進行編程協作。

在產品層面,這個網站只有一個產品。但是,這個產品實際上劃分成開源軟件開發和閉源軟件開發兩種收費模式。如果程序員們參與的是開源軟件的開發,那麼就不向這些項目收取費用。如果程序員們參與的是商業公司的閉源軟件開發,那麼就向這些商業公司收取費用。

軟件和網絡開發行業的開源軟件項目,吸引了大量程序員貢獻專業技能和業餘時間,這些開源軟件項目的成果也為整個社區訓練了不少優秀人才,貢獻了很多優秀的代碼和解決方案,降低了很多開發者的開發時間,提升了效率。許多開源軟件,可以直接給最終消費者使用,創造廣泛的社會價值。

在品牌層面,就只有 Github 這個品牌。

這種模式不存在關聯交易的情況,重點在於如何設計出免費/收費的差異化版本的產品。一些版本服務於公共利益,一些版本服務於商業利益。

大量的網絡服務工具採用類似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也被稱為 Freemium,這個詞是 Free 和 Premium 兩個單詞的合成詞。只要你的產品和服務可以通過人羣、功能、時段、區域等等來劃分版本,就可以採取這種商業模式。一部分交易市集類型的社區網站,他們按交易提成一定比例的佣金,有時,他們允許賣方免費出售產品,這時網站方就沒有任何提成。 SkillShare.com(線下課程) 和 Udemy.com(線上課程) 都允許用户將他們的課程設置為免費。


品牌分離,產品整合=TEDx 模式

TEDx 模式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模式,簡單地説就是開放品牌模式。在產品層面,就只有一個產品,大家都來舉辦 18 分鐘格式的公眾演講活動。在品牌層面,TED 設計出獨特的 TEDx 開放品牌計劃,讓世界各地的粉絲,在當地獨立組織 18 分鐘格式公眾演講活動。

嚴格來説,TEDx 是這個開放品牌計劃的名字,它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品牌。各地的粉絲,是不可以獨立使用 TEDx 的 Logo 等。只能使用他們申請的那個 TEDxPlacename 的那個品牌。這裏有一個 TEDx 的品牌識別規範文檔。這裏是詳細的規則。

例如,北京的 TEDxBeijing, 上海的 TEDxShanghai,實際上,這是兩個品牌。代表着兩個獨立的組織團隊。每個團隊只對自己的品牌和活動負責。 TEDx 後面跟的地點名字並不侷限在城市這個層次,所以我們會看到即使在同一個城市,也有多個 TEDx 同時存在。

TED 不是唯一採用開放品牌計劃的機構,其他一些機構也在推行自己的開放品牌計劃。例如 Startup Weekend 創業週末,這個機構讓各地的粉絲在當地組織 Startup Weekend 活動,每個城市只有一個授權的當地團隊,名稱是 Startup Weekend Cityname 格式。他們沒有設計出類似 TEDx 的一個子品牌,而是直接在母品牌背後加城市名字。

開放品牌模式和傳統的組織機構設立分部有很大的不同。這是非常值得社會企業家們去嘗試和探索的一個方向。傳統的總部/分部的模式是金字塔模式的組織管理模式,管理成本高昂,擴展速度慢。而開放品牌模式將成本降低最小,擴展速度相當快,建立起來是一個鬆散型但互相呼應和扶持的社區。


品牌分離,產品分離=Y Combinator 模式

「品牌分離,產品分離」 的模式,最開始我想到的是比較傳統的關聯機構模式,就是同一個人發起/參與兩個機構,一個是商業機構,另一個是公益機構。這個實際上是涉及了機構這個層面。

有沒有一個機構,裏面存在品牌分離,產品分離的模式呢?或許 Y Combinator 這類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可以是一個新的路徑。我把它放到這個類別裏,特別強調這類孵化器,加速器模式,鼓勵大家去去嘗試。

Y Combinator 是目前在網絡科技創業圈非常知名的一個孵化器,由保羅·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創辦。這家投資機構只關注早期創業團隊,通常只為創業團隊提供 2 萬美元或以下的種子資金,佔創業團隊 2%-10%的股份,通常是 6%。他們要求創業團隊在他們附近辦公,並定期參與內部舉辦的演講分享活動,並且定期為創業團隊提供諮詢和導師服務,幫助這些人提煉他們的想法、建立原型並且教導他們如何向風險投資者展示商業計劃。

Y Combinator 在創業團隊經過 3 個月的 「集訓」 之後,會舉辦展示日 (Demo Day), 邀請風險投資公司的代表以及活躍的天使投資者出席,創業團隊則逐一上台展示他們的產品和商業計劃。

幾年來,Y Combinator 投資孵化了上百個創業公司,其中成功的有 airbnb, dropbox, reddit 等。

對於 Y Combinator 這樣的機構來説,他們孵化的投資公司提供的產品/服務五花八門,品牌也不同。但是這些創業團隊和 Y Combinator 一起卻組成了一個高信任度的創業社區。

你不一定需要做的像 Y Combinator 大,也不一定是做資金上的支持。重要的是,通過分享某類資源和扶持來孵化加速一批新生力量,建立一個高信任度的互助社區。


迴歸到以用户為中心的社羣經濟

上述這四種混合商業模式,都有一個共同點,那麼就是興旺的用户/品牌社羣。如果你能在設計商業模式時,認證地考慮用户社區的建立和維護,為他們貢獻價值,那麼你就已經踏上了價值創造之路。

最後獻上一則 TED 演講,哦,弄錯了,應該是來自 O』Reilly Media 公司舉辦的 OSCON 2012 大會上的演講,演講人就是 O』Reilly Media 的創始人 Tim O』Reilly,他在演講中説,「不是資本在創造工作崗位,而是消費者在創造工作崗位。」 他回顧開源軟件對於經濟的貢獻,暢談從開源軟件運動發展而來的分享經濟。